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融合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关键形式。5月24日至5月26日,顺德区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率20家顺企,精准对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专家团队,开启产学研深度融合新天地。

意犹未尽 企业想与专家团队开展更深入探讨

5月26日,企业家们走进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与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作为武汉理工大学四大国家级科研基地之一,光纤中心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姜德生带领下,始终面向世界光纤传感技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面向国家战略任务和重点工程实施、面向众多行业领域智能化发展,开展新一代光纤传感技术研究,研发并提供全套智能化感知系统和综合解决方案,在高速公路、地铁、机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资料图)

企业家们走进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与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科技兴则产业兴,一项重大的发明可以带动一个产业。”参观之后,阿马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智由衷地发出感慨,高校在基础研究和知识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具备显著优势,企业则善于产业化的引导,产学研深度融合就是要充分发挥两者的长处,降低技术交流合作成本,提升研发创新整体效能。此次体验了光纤技术的先进性,期望挖掘更多的市场机会。许智表示这次行程有些紧张,双方只是建立了初步的联系。随后他将再回去与光纤中心的技术人员开展更加深入的研讨,挖掘更多的应用场景、研发更多新产品。

“顺德制造业以传统产业为主,‘发新芽’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产学研融合。”区高企协会秘书长陈扬介绍,协会定期组织会员企业到高校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之所以能够获得企业和高校的认可、支持,关键在于精准高效。据了解,在不到三天的时间内,20家企业共参观了7家国家级实验室和高新技术企业,参加两场产学研对接会,听取一场专家讲座,最终11家企业与对接对象签订合作意向协议。

虚实结合 合理安排让企业和高校受益更多

面对风起云涌的创新浪潮和急速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企业家带着思考走出去听一听看一看非常重要。在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对全球首创全数字PET、首台国产IC光刻机工作台等一件件大国重器,一个个原创性技术发明,一单单解决卡脖子技术攻关的事例,企业家们均有所触动。

大家认真听取介绍,时不时结合企业所属的领域、遇到的技术问题,与专家互动,偶尔还会迸发出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这趟对接之旅也成为一场产业创新思想的盛宴。“实事求是地讲,实验室里大部分技术不会立刻应用到产业中,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了解科学前沿动态,包括一些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创新,非常有利于企业提升市场洞察力,推动企业强化前沿布局,保持技术竞争力。”陈扬表示,在活动安排上,协会非常注重“虚”“实”结合,既让企业家仰望星空看到世界先进技术,又能脚踏实地地找到解决技术瓶颈的实用工艺,进而提升产学研对接活动的长久成效,真正让企业得到人才人脉和技术,同时为高校基础研究源头注入更多活水。

“这次过来参加对接是一方面,另外就是要看看有哪些新技术应用。”巴德富集团涂料研究院负责人仇兴华认为,对于企业来讲寻找合作对象的机会很多,因此如何筛选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研发人员一定要保持技术灵敏度。

未来可期 整合资源让产学研合作持久深入

在这次对接活动中,最后一站来到武汉理工大学,负责接待的有一名顺德娘家人:武汉理工大学(仙湖实验室)驻顺德科技特派员陈静教授。陈静在佛山的三年时间,走访企业超过一百家,一直奋斗在产学研融合一线,对于顺德的产业发展也非常了解。

-->
--> 顺德企业到武汉理工大学开展产学研对接。

她表示,企业家走进高校只是对接活动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落实。企业除了提出明确的技术需求外,还要了解高校的科研机制运作情况。“产学研合作成功的关键在于规划目标明确、责权利明晰。”

通过这次活动,布鸣特(佛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富华也观察到,现在的产学研合作,已经从之前单线合作,进化到整合资源,达到技术共享、人才共用,校企共赢。除市场需求外,校企科技协同攻关有助于产学研合作的落地。一些科技专项带动产学研协同创新,集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力量开展攻关,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之后,相关各方的产学研合作能够延续推进。“企业遇到的一些技术瓶颈问题,对于高校来讲也是挑战和机遇,双方的良好合作必将打开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赵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