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戴先任
一年一度的高考季落下帷幕,一些考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考后综合征”,感觉六神无主,不知所措,或者因过度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日常生活。
高考结束,高中毕业生由高强度的紧张状态进入松弛状态,不少考生会一时难以适应;而对于高考成绩,自然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有考得好的考生,也有一些考生发挥不理想、高考失利。在这种情况下,不少考生就会受到“考后综合征”的困扰。从往年的经验来看,极端者甚至有考生选择自杀,“考后综合征”酿成悲剧也并非个案。
不仅是国内考生,在国外,一些国家的高中毕业生也受到“考后综合征”的困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一些国家的做法值得借鉴。如在韩国,鉴于高考带来的心理后遗症,每逢这个时期,韩国各地方教育部门和健康部门都会推动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工作。在欧洲国家,有青少年机构,那里有专业的学业和就业辅导员,能够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也有实用性的学业就业指导,还有营利性的心理辅导服务。
要防范“考后综合征”,需要家长能够重视对孩子的监督引导。现实是,一些家长很在乎孩子的高考成绩,比如拿高考出色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抱怨孩子高考成绩不好等等,这些都会加重孩子的“考后综合征”。对此,家长要调整心态,要认识到,高考不过是一城一池的得失,人生是场马拉松,不要太过在乎高考得失,对于高考失利的孩子,家长要多一些鼓励与引导,更不要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要让孩子认识到还有更多成才的路可供选择。学校、家长都做好孩子的“人生导师”,帮助孩子转移与化解高考失利后的不良情绪。必要时,家长也要帮助考生寻求专业的心理疏导、心理咨询的帮助。还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体育活动,与同龄人结伴出游等等,来走出高考失利的阴影。
“考后综合征”不能成了关注盲区。而“考后综合征”遭到忽视,也暴露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不仅有高中毕业生的“考后综合征”问题,有研究显示,青少年已成为抑郁症的高发群体,而我国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在21.6%以上,全国有3000万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受到情绪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困扰。
“考后综合征”成了关注盲区,关键还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受到应有重视。对此,相关部门、学校要能补上挫折教育和心理疏导的教育短板,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做好青少年健康服务,引导与帮助青少年端正价值观与人生观。需要从家庭、学校到医院等相关方面,形成合力,正确处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考后综合征”等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才能帮助更多青少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