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 记者 王珂 通讯员 甘泉
6月9日,连续几日的晴朗天气,让泥泞的农田变得硬实。
麦熟一晌,龙口夺粮。“抢收!抢种!”赶在新一轮降雨来临之前,渭南高新区抢抓晴好天气,应收尽收每一粒粮食。
(相关资料图)
机器轰鸣,麦壳飞扬,在渭南高新区龙背街道北史村河滩地麦田里,收割机来回奔跑,不到半个小时,2亩多地的小麦便收割完毕,“吃饱”的收割机在地头吐出一车车麦子。 “我这两亩地收获了2000余斤麦子。因为收得及时,麦子没有倒伏,也没有发芽、霉变现象。”北史村村民程水利介绍,天气放晴后,每天街道和村里干部都在统计村里麦收情况,及时调度收割机到地里收割。“多亏了管委会重视,农业部门服务到位,要不我还真操心这麦子会坏到地里。” 程水利说。
入夏以来,连续的阴雨给“三夏”麦收带来了极大影响。
“我们根据天气情况提前做了预案,并会同交通、农机、气象等部门,制定 ‘ 三夏’抢收抢种工作方案,排查摸清底数,做好农机服务,加强协调调度和应急值守,千方百计打赢‘三夏’抢收这场硬仗。”渭南高新区北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冯剑南介绍。雨停之后,渭南高新区及时采取抢排田间积水、调度机械抢收、整修生产道路、抓好烘干晾晒和发芽霉变小麦处置等应对措施,同时设立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确定6名区级领导下沉包联街道,组织100余名农技专家、技术人员、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民夏收,随时协调解决出现问题。
“条件成熟一块收割一块。目前全区每天有150余台收割机作业,可以满足收割需求。”渭南高新区北区管理办公室农业农村科科长王武军介绍。为应对大面积收获,渭南高新区还建立了6支农机应急服务队伍,积极调度农机,确保收割机有序流动,精准对接到村、到户、到地块。
春争日,夏争时。
6月10日,在渭南高新区信义街道新庄村,收割机刚完成收割作业,与此同时,播种机也及时跟进下田,这边收完小麦,那边立马播种玉米,实现收种无缝衔接。“我们正抢抓土壤墒情适宜的有利时机,抢时早播,加快夏种进度,确保收一块、种一块。”渭南高新区北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朱鹏说。
在夏种夏管关键时节,连日阴雨天气给夏种夏管工作带来严峻考验。渭南高新区坚持 “抢”字当头,收播并重,结合麦收进度和土壤墒情等实际,高质量抓好夏种、夏管等农业生产工作,为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渭南高新区提前加强玉米包衣种子、增密度机具以及化肥、农药等的储备、作业和调度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农技志愿服务队伍作用,每天组织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逐田块摸排土壤墒情和病虫害防治等情况,指导农户科学播种、科学管理。此外,渭南高新区还建立线上微信技术服务群,定期定时向农户推送最新天气情况、农业信息、种植技术等,实现技术服务零距离,线上线下全方位。
“现在土壤湿度非常适合播种,用不了多久玉米就能出苗。” 朱鹏说。下一步他们将结合玉米出苗实际情况,加强技术指导,做好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为下一季丰收打下基础。
夏粮颗粒归仓,秋粮种满种足。截至6月12日,渭南高新区12.18万亩小麦基本收割结束,秋粮播种面积9万亩,播种率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