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播种后遇到降雨天,是好事还是坏事?有农户说是好事,可以促进玉米出苗速度。也有农户说是坏事,会降低玉米的出苗率。两种说法到底谁对谁错呢?

从实际种植过程中来分析,两种说法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是所遇到的情况不同而已。比如,如果玉米播种前,该地块比较干旱,播种以后需要充足的水分,来促进玉米发芽出苗,此时遇到降雨,可以称为“及时雨”,说明降雨是好事。


(相关资料图)

相反,如果该地块玉米直播前,土壤墒情很不错,或者刚浇过水,如果再遇到降雨天气,就会导致土壤墒情过大,容易出现“闷种”,降低出苗率,这种情况下说明降雨是坏事。

小帮手收到一位农户的留言,他们当地种植春玉米居多,他自家的春玉米4月19日播种,4月20-23日这3天,当地出现了连续的阴雨天气,断断续续下了3天,4月24日雨转阴,并且在这期间,温度也比较低,最高温度13-15度左右,最低温度5-6度左右。想问问玉米会不会受影响?出苗率会不会降低?自己该怎么办?

全国中东部地区,此次都受到了降温、降雨的影响,本该是春播作物播种的高峰期,突然的降温、降雨天气,打乱了播种的节奏。

据小帮手所了解,此次降雨天气面积大,虽然大多数地区降雨不大,可是,持续时间比较久。地势较高或平坦的地块,虽然看不到明显的积水,而土壤墒情则明显提高。而相对低洼的地块,则形成了积水。

对于上述农户所遇到的情况,玉米刚播种,就遇到了连续3天的阴雨天气,下面3种情况,或将降低出苗率,也是农户们所要担心的3点方面。

第一种情况:土壤容易板结,透气性较差 ,影响玉米的正常出苗,降低出苗率,尤其是黏土质的土壤,该情况会更加严重。

降雨过多,导致土壤墒情大,降雨过后,温度上升快,改变了土壤团粒结构,降低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致使土壤板结。

土壤一旦发生板结,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降低了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玉米种子在土壤中无法正常吸收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也就无法出苗了。根据土壤板结的严重程度,来决定玉米的出苗率,板结越严重,出苗率越低。

第二种情况:地温上升慢,增加了粉籽几率,降低出苗率。 长时间的降雨天气,土壤含水量大,即便地上温度回暖后,相比较来说,墒情较高的土壤温度回升也会慢一些。

一般情况下,玉米种子适宜的发芽温度在10-15度左右,适宜出苗的温度在20度以上,如果长时间达不到发芽或出苗的温度,玉米种子易形成粉籽,也就无法正常出苗了。

第三种情况:相对低洼的地块,田间积水存在时间长,玉米种子长时间被泡在水中,易形成烂种 ,一旦出现烂种,也就无法出苗了,从而降低出苗率。

一般情况下,玉米发芽出苗比较适宜的土壤相对湿度在70%-85%左右,如果湿度达到了95%-100%,超出了正常出苗的湿度,就会形成烂种。

玉米烂种后,扒开土壤,会发生种子膨胀,颜色呈褐色或黑色,还有腐烂的液体,丧失了活性,也就无法生长了。

第四种情况:玉米播种后,遇到长时间的降雨天气, 覆盖在种子上部的土壤,容易被雨水所冲掉,让玉米种子露出地表。 这种情况下,等到天晴之后,也不会正常出苗,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必须条件之一,都没有土壤覆盖了,也就无法生长了。

另外一方面,当玉米种子露在外面,也会被一些鸟类所吃食,被吃了之后,也就不能继续出苗生长了。

上述这4种情况,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每一种都会降低玉米出苗率。那么,对于农户来说,玉米刚播种就遇到连阴雨天气,想要降低损失,提高出苗率,让玉米苗全、苗齐、苗壮,该如何应对呢?

建议一:对于小面积种植地块的春玉米,此次降雨过后,田间可以进行人工作业后(不会一踩一脚泥), 及时对土壤进行中耕划锄工作。 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可以破除土壤板结,加快土壤中水分的散失,让土壤墒情尽快回到适宜生长区间。

另外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尽快提高地温,有利于玉米发芽出苗的温度。促进玉米苗齐、苗壮,提高出苗率。

如果是大面积种植玉米的地块,可能需要消耗更多的人力(成本增加),根据自己的实际种植情况,决定是否进行中耕划锄。

建议二:等待10天左右,查看田间玉米的出苗情况,如果出苗率还可以,但是,玉米苗比较弱,可以喷施一遍芸苔素(10ml/亩)+磷酸二氢钾(100克/亩), 促进弱苗转壮苗 ,以便利于后续的生长。

建议三:如果10天后整块玉米还未出苗,或者出苗率很低,扒开土壤, 多数玉米已经烂种,则可以考虑重新播种了。 烂种的玉米种子已无法出苗,即便再等下去,只会耽误玉米的播种期。尽快安排重新播种,后续正常管理下,对于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大。

而重新播种时,对于发生板结的地块,建议旋耕一遍再播种,有利于玉米尽快出苗。同时,降雨还会降低土壤的肥力,重新播种时,也需要再次施入底肥(可以适当减少用量),促进玉米苗齐、苗壮。

问问种植春玉米的朋友们,你家的玉米受此次降雨降温影响了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