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新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花开有落,人生易老,老有所养,天道人伦。

不论何时何地,也不分个人还是政府,养老都是件大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在巨量的人口基数之上,老年人数堪称庞大。解决好养老问题,小则关乎家庭幸福,大至社会稳定,切莫马虎松懈。

毫无疑问,中国式养老成效显著,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健康水平的提升,养老压力不是减弱,而在增加。

摸清底子,方可对症下药解难题

从国家层面上看,截至2023年1月11日,根据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已进入事实上的老龄化社会。

从顺德层面上看,以第七次人口普查总人口322万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22万,占比6.87%。根椐顺德最新公布的数据,全区有养老机构24家,备案床位4748张,养老床位23张/千人,低于2019年的全国的30.53张/千人、广东省31.88张/千人,缓解养老难,顺德仍在不懈努力。

及时摸清底子,才能找对路子,探索到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实事求是地说,顺德是作了努力的。

目前能查到的公开资料,是2014年由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做的《顺德老年人养老情况调查分析》,报告最后提出了五点建议,其中前面三点值得回顾。

一是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事业,改善居家养老环境;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老年人生活待遇;三是推动多元化资金投入,构建老龄事业长效机制。

投入票子,打通资金多元化渠道

客观上讲,地域不同,方法或许不尽一致,归根到底,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好办法。那顺德的办法是什么呢?

养老必须要有投入,这个投入包括资金投入、政策支持。

据2022年的统计,顺德共投入区级财政资金760万元,支持16个镇街公办养老机构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再投723万元,补贴养老机构的床位建设、运营创星和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可能很多地方都在做,顺德是做得比较深入的。如全部24家养老机构都通过签约形式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公办有公办之策,民办有民办之优,各有特色,且各略举一例。

公立医院中,伦教医院的医养结合更先行一步。院内建有集日间照料中心、健康评估室、康复治疗活动区、医养护理区于一体的医养大楼,为长者提供专业康复、专业护理、专业健体等服务。社会机构中,善耆家园与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和平医院等建立深度医疗合作,为长者开设“绿色通道”。

政策支持,顺德从来不缺力度。早在2013年顺德就出台了民办养老机构扶持办法,两年后重新修订,十年后的现在,就此已增加了养老床位近两千张。

可以肯定地说,正是因为有政策支持,才吸引了社会资金积极投入养老事业,为缓解养老难打通了多元化渠道。

找对路子,服务创新务实为先

底子摸清了,知道了养老之难,投入了票子,集聚了各方力量,机构增加了,床位更多了,服务要跟上,是为关键。

创建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服务零距离。2022年初,顺德就上线了养老服务平台,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大业态集于一身,一目了然。同时,实现“政府——服务商——老人(监护人)”三者互通。

细化居家养老服务内容,缓解机构养老压力。居家养老,仍然是顺德养老的主要模式,也是分担养老压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有担当的政府,肯定不会视而不管。仅去年一年,顺德就完成199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全年发放80岁以上长者高龄津贴近5000万元;通过“互联网+养老”方式,为老年人提供“菜单式”就近便捷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的创新,创新的只是思路与方式,不变是通过用心服务,让长者的养老之路走得舒心和放心,这是既是政府所追求的核心,也是养老机构在推陈出新时必须坚守的初心。

凡此等等,都在为养老而努力。压力再山大,困难再如沙,只要用心用情,做一件事,成一件事,总会找到解决的方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