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春节,返乡出行客流增加。为了让车子跑得动、暖气烘得热,有这么一群人坚守在条件艰苦的油站、气田,维持能源保供的正常运转,为千家万户送去温度,让大家过一个热闹、温暖、亮堂的新年。

连续18年春节在岗的站长

G6高速包头青山段进出口的民东加油站站长张行文已经连续18年在站里过春节了。今年春节排班时,他再次主动提出春节驻站。


【资料图】

“家里年年问我,能不能回家过个年?我也很想家,但我们是保供单位,关系到成千上万的顾客能不能顺利到家。我是站长,我不能走。”张行文嗓音沙哑,语气却坚定。

由于春节前夕日间客流量较大,民东加油站的卸油时间调整到了夜晚。从1月上旬开始,包头地区气温骤降,夜间温度已经低至-14℃,人站在外面没一会儿就会冻得面色通红、手指僵硬。每次卸油作业时,张行文都会在作业现场,引导罐车入站,核对油品信息,检查安全措施,全程在场盯着。

张行文在工作。胡庆明摄

“张师傅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跟着他实习的日子虽然短,我却深刻地感受到他的体贴和善良,还有他对工作的执着、对岗位的热爱、对细节的钻研。站里需要他的时候,他永远会冲在第一线。”2022年入职的员工刘禹霄说。

辛勤工作之外,张行文还是热心肠。他的“业务范围”延伸到帮店铺老板照看孩子、与邻近工厂的东北老乡唠家常,哪怕是第一次进站的顾客,他也主动和对方聊天,三言两语就成了“好哥们”,片区经理笑称他为“老中青爱好者”。

“和我一样春节坚守岗位的石化员工很多,虽然过年回不了家,但早就以站为家了,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过团圆年,也挺好!”张行文说。

同张行文一样,今年春节期间,还有很多一线员工为奔行在返乡途中的人们建起温暖港湾,守望着大家的回家之路。

顺北大漠上有个“尖刀班”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清晨的温度只有-14℃,但在被誉为“深地一号”的顺北油气田,各项油气生产活动更加繁忙。

一大早,中国石化西北油田采油四厂顺北“尖刀”班班长刘守朝就来到顺北4-2阀组站,查看现场施工的准备情况。上午,他要到20余公里以外的高产井4-5H井现场,施工队伍将在那里开展井口更换管线作业。

顺北4-2生活基地。胡庆明摄

“高产井就像孩子,需要倍加呵护才能健康成长。”刘守朝说,“尖刀”班组成立的目标,就是为超深油气井持续稳定高产保驾护航。

顺北“尖刀”班是西北油田驻扎位置最偏远的班组,也是中国石化“最富有”的班组。在班组管辖的29口油井中,20口油井的初期油气日产当量达到千吨以上。目前,班组管辖区块的原油、天然气日产量分别占顺北油气田日产量的65%、88%。

这里地域广阔,井间距离少则几公里,多则数十公里。班组人员介绍,组内配备了多台无人机,大幅提升了巡视管线的效率。但遇到管线裸露、地形明显变化的区域,他们还是要徒步进行人工巡检。

这样一来,由于井场距离生活基地远,班组成员早上出门带着的午饭,等到中午基本都凉透了,大家就喝点热水,或者泡桶方便面,暖和一下身体。“虽然苦,但大家看到自己负责的油井持续高产,油气管线安全运行,感觉付出的努力很值。”“尖刀”班巡井员工程刚说。

顺北“尖刀”班在查看井口。胡庆明摄

全力保供守护“天然气粮仓”

入冬以来,华北地区的“天然气大动脉”由百亿立方米规模地下储气库调峰中心的中原储气库群守护,这里已累计采出天然气量近一亿立方米,“火力”全开。

中原储气库管理中心卫11储气库站长张国普介绍,采气站点都在野外,地理位置偏僻,容易发生井口零部件破坏的现象。一名巡检人员每天要巡检两次,巡检范围包含10口储气井和一个放空火炬,巡检范围半径是20公里。

卫11储气库里,建库初期就在这里工作的生产指挥中心技术员王敏佳正在进行数据比对工作,检查地下采出的天然气的脱水效果。“水露点测试仪上的温度是零下28.5度,如果温度低于零下20度,那么露点就是不达标的。”王敏佳表示,必须排查露点仪的设备问题,其次检查三甘醇脱水效果,才能保障水露点合格达标。

“看着站内红、黄、灰色的管道,挺拔耸立的罐式设备,我深感责任在肩、使命光荣。”王敏佳自豪地说。

2022年,中原储气库群已累计注气6.2亿立方米,2023年1月份至3月份计划采气2.58亿立方米,最高峰值超过500万方/天,按此计算,高峰期的产量可以满足1400多万户居民的用气量。

中原油田储气库管理中心经理赵泽宗介绍,为加强气藏动态的监测,中原油田已制定了“常规情况下”和“极限情况下”两套采气方案。下一步,天然气保供领导小组将根据气候变化,及时调整天然气采气量,全力保障百姓温暖过冬天、开心过大年。(实习生施懿芝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杨曦、吕骞)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