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级新型储能产业风口已至,佛山准备好了吗?

5月,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在佛山举行,新型储能产业成为大会内外关注的焦点。而佛山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日前召开会议,审议《佛山市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试行)》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佛山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资料图】

新型储能是催生能源工业新业态、打造经济新引擎的突破口之一。

2023年被称为新型储能爆发元年,未来几年将呈现井喷式增长。预计到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大关;到2030年市场规模达10万亿元。

全国各地很多城市都摩拳擦掌,纷纷入局,谋划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打造弯道超车优势,重塑城市地位。

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如何抢抓新一轮产业发展机遇,在新型储能万亿级产业发展新赛道上一马当先,无疑是当下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南海区氢能产业集群进入成熟期,聚集氢能企业和机构超150家。图为南海仙湖氢谷小镇。/资料图片

形势

市场与政策双轮驱动  

新型储能产业迎来爆发元年

新型储能是相对传统储能而言的。传统储能的主要代表是抽水蓄能电站,国家能源局将新型储能定义为“除抽水蓄能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并对外提供服务的储能项目”。国家《“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将锂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高性能铅炭电池、压缩空气储能、超级电容器、液态金属电池、金属空气电池、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多种新型储能技术列入实施方案。此外,重力储能、高压直挂储能、水蓄热储能等众多技术也同样可以归类于新型储能技术。

新型储能具备两大优势:从选址布局看,新型储能可布局的空间更多,环境适应性更强,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均可部署,可以大规模或分布式布局。从功能看,新型储能可发挥调峰、调频等作用,也可作为电源备用,起到平滑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波动性的作用。

中节能(长兴)光伏+储能示范项目。/新华社

作为新能源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储能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世界各国都在采取措施争夺新型储能产业制高点。

在2023国际储能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黄利斌表示,储能是促进高比例利用可再生资源,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能源供应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双碳”目标下,能源结构持续转型,储能需求不断增加,国家政策对于新型储能产业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强:2021年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至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紧接着,2022年3月出台《“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把握“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的战略窗口期,加快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顺利开局。

2023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提出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

自上而下释放强烈信号,各地政府纷纷加快布局新型储能产业步伐。目前,全国已有近30个省市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装机目标。就在今年,山东、山西、内蒙古、浙江、广东等10余个省、自治区均提出将大力建设新型储能项目。

今年3月,广东印发《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力争到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营收达600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到2027年营收达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400万千瓦。同时,系统性提出33点意见,着重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链关键材料、核心技术和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市场机制、标准体系和管理体制更加健全,大型骨干企业规模实力不断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5月30日,省发改委、省能源局联合印发《广东省促进新型储能电站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争取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发电项目配建新型储能电站规模100万千瓦以上,到2027年达到200万千瓦以上,“十五五”期末达到300万千瓦以上。

市场与政策双轮驱动,万亿级储能产业新赛道大幕开启。

据统计,我国涉及储能产业的注册企业已超过8万家,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过8.7GW,总体市场规模已达1800亿元,同比增长240%。

现状

发展新型储能是必答题  

佛山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初成气候

新型储能作为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装备,正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对佛山而言,发展新型储能产业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

一方面,佛山是制造大市、用能大市,能源发展约束因素趋紧,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升级,亟须推动新型储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

另一方面,新型储能是催生能源工业新业态、打造经济新引擎的突破口,也是抢占能源战略和装备制造业新高地的重要领域,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有助于提升佛山制造的能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早谋划、早布局,佛山已尝到甜头。南海区自2009年着力发展氢能产业,产业集群已进入成熟期,聚集氢能企业和机构超150家,涵盖全产业链上中下游,形成超600亿元投资规模,是目前中国燃料电池及系统生产企业最多的地区之一,日前获授“中国氢能产业之都”,进一步增强了佛山发展新型储能产业的信心和底气。

佛山在全省较早布局发展储能产业,早在2011年,就引进了我国磷酸铁锂行业的领军企业——德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十多年来,佛山结合本地产业特点,重点围绕电化学储能及示范应用布局,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抢抓机遇、主动探索,厚植新型储能产业优势。

分析其中发展逻辑可见,佛山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有着清晰思路:

——出政策。强化政策引领,先后印发《佛山市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2—2025年)》《关于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的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确开辟新型能源产业新赛道、产业转型新路径。日前,佛山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佛山市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试行)》,明确大力推广园区储能设施建设、厂房屋顶光伏发电、充电桩和换电设施建设,从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广泛开拓应用场景。

——强规划。坚持错位发展,重点布局电化学储能及示范应用,其中生产制造领域主要围绕储能产业链上中下游开展。上游以正极、隔膜、导电剂和铝塑膜为主,打造具有优势竞争力的区域产业集聚区。中游以信息技术及电池组装为主,加快形成具有佛山特色的储能电池生产基地。下游以应用及回收为主,完善电池回收利用流程设计,开发高效回收的生产线设备,推动佛山本土品牌企业走出去。应用示范领域主要围绕发电侧、用户侧和电网侧布局储能项目。

——建载体。加快载体建设,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佛北战新产业园等重大载体加速建设,突破“工业不连片、产业不成带、供地不保障、招商不给力”瓶颈,为新型储能产业提供充足发展空间。如三水区白坭镇正全力打造佛山首个新型储能专业产业园,以“新能源+储能”为主导,全镇重点在谈项目超八成为新型储能项目,其中引进的坎德拉飞轮储能项目已建成投产,应用于电网调频、轨道交通及石油钻井能量回收等场景。

——招项目。强化精准招商,佛山锚定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绿色氢能、循环经济等未来产业,全力出击引进一批引领性强、带动性大、成长性好的大型龙头企业和优质项目。据统计,去年以来,佛山新型储能产业签约投资项目投资额接近1000亿元。

——优环境。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迭代升级“益晒你”行动方案,实施重大产业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加强项目落地服务保障,加快推动项目动工建设。一批重点项目纷至沓来,如星源材质华南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广东邦普一体化新材料项目、瑞浦能源动力与储能锂离子电池及系统项目、联塑班皓光伏新能源项目、美锦氢能产业总部基地、国家电投集团华南氢能产业基地等,牵引带动整个产业集聚发展。

多轮驱动下,佛山新型储能产业渐成气候,目前已拥有50多家新型储能产业相关企业,主要生产电池正(负)极材料、电池隔膜、导电剂、动力电池以及开展电池回收。同时,一批佛山本土龙头企业纷纷入局。如美的集团数年前开始跨界布局储能业务,打造“零碳园区”、推出“家庭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发布储能热管理液冷机组新品,目前正为新型储能基地选址。科达装备计划投资超16亿元,在三水建设科达建材及锂电池智能制造项目。

应对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围绕新型储能技术全产业链布局

风口之下,全国各地瞄准新型储能这一新赛道,都希望在万亿级超级产业中,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跳出佛山,看清对手,方能找到取胜之策。

从全国看,加快布局,各有侧重。以长三角为例,与特斯拉有深度合作关系的上海,提出打造全球动力之城的目标,今年初成立新型储能专家委员会,加快固态电池电解质、大功率长寿命氢燃料电池等技术攻关和材料创新;江苏常州早先布局成立储能技术研究院,引进动力与储能电池生产及配套企业,已有300多家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企业集聚;浙江湖州以绿色发展为特色,正建设一个综合智慧零碳电厂,其中的“和平共储”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铅碳储能电站。

世界首座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在江苏常州投产。/新华社

从全省看,差异发展,你追我赶。比如深圳重金补贴储能,支持储能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推广,支持工业园区储能、光储充项目,按总投资的30%给予事后资助;东莞出台20条新型储能产业专项扶持政策,从产业龙头落户、增资扩产贷款贴息、关键技术研发等方面给予支持;珠海将新能源、新型储能等重点领域产业纳入“4+3”产业体系,引入具有龙头企业影响力的重大项目,构建珠海万亿级现代产业体系战略支点;惠州加快建设先进储能产业、新型电力系统,谋划推进能源科技岛、氢能制储运产业集聚区建设。

赛迪顾问发布的“2022新型储能十大城市/园区研究报告”显示,国内十大新型储能城市有长沙、宁波、广州、杭州、常州、西安、南通、合肥、宜春、东莞,佛山并未上榜。

佛山虽已在储能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定基础,但不论是面对未来能源结构调整和碳达峰、碳中和挑战,还是面对其他城市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迅猛的强劲势头,佛山目前的成绩和基础显然不能一劳永逸,而需进一步围绕新型储能技术全产业链谋划布局。

《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以佛山、韶关、江门、清远为重点建设正极材料集聚区;以珠海、佛山、肇庆、东莞为重点建设锂电隔膜生产制造基地;以珠三角为核心,韶关、汕头及深汕特别合作区为支点建设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集聚区。

上述政策给予佛山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新定位与新机遇,其他城市经验也可以给佛山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提供一些启发。

突出前瞻布局。结合佛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加快出台新型储能产业整体统筹规划,进一步明确和提升新型储能产业的重要战略位置,制定新的路线图和施工图,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壮大规模、提升实力。

突出政策驱动。围绕加快推动新型储能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和要素资源保障力度,在生产端、应用端提供全链条个性化扶持,加快制定新产品、新技术示范应用推广扶持计划,以政策引导促产业整体蝶变。

突出技术突破。鼓励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集合优势资源开展技术协同创新,建立市场化成果转化机制和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

突出应用场景。丰富储能应用场景,结合示范项目运行情况研究制定并适时调整相关支持政策,逐步推动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商业模式。比如,先行先试,支持社会主体在具备条件的产业园区、交通枢纽场站、公路服务区等区域建设储能应用设施。

突出人才储备。筑巢引凤,激励新型储能技术人才、产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与发展,以人才力量支撑新型储能行业发展壮大。

……

万亿新赛道大幕开启,新一轮城市排位战已然打响!

从行业赛道和发展阶段来看,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正处于起步加速阶段。2025年,产业规模将突破万亿;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0万亿——蛋糕足够大,意味着每一个城市都有巨大机会。

可以想见,只要佛山抢抓风口,将眼光放得长远、将步履迈得坚实,就能在新型储能产业城市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在新赛道上争先进位、跨越发展。

文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莫璇

编辑丨周师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