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汇管理局6月7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765亿美元,较4月末下降283亿美元,降幅为0.88%。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依然是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主要推手。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尽管5月中旬以来人民币汇率再度破7,但在恪守汇率政策中性的前提下,当月外汇储备减少主要是因为“负估值”效应,而非外汇干预造成的消耗。
回顾来看,5月,受主要经济体财政和货币政策预期、全球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上升,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
“汇率因素导致外汇储备的非美元部分出现较大幅度的折价。”据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5月,受美国经济数据好于预期和债务上限谈判逐步接近达成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整体上行,全月上涨2.6%至104.3;非美元货币中,日元、欧元、英镑分别对美元贬值2.2%、3.0%和0.9%。
从资产价格角度来看,5月,欧美保持加息预期令债市整体下行。其中,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下跌0.4%。全球股市则有涨有跌,标普500股票指数上升0.3%,欧洲斯托克50价格指数下降3.0%,日经225指数上升7.0%。“鉴于外汇储备资产配置中通常‘债多股少’,当期全球资产价格变化对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变动大概率也是负估值效应。”管涛说。
尽管连月以来我国外储规模小幅波动,相关充足性指标显示,我国外储规模持续处于安全区间。管涛表示,截至5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相当于14.44个月的年化进口额,高于去年底13.83个月的水平,且远高于“不低于3至4个月”的国际警戒标准,显示我国以进口支付能力衡量的传统外汇储备充足性指标依然较为安全。
“这为央行必要时对外汇市场的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遏制投机炒作提供了物质保障。”管涛说。
而且,外汇市场运行持续平稳。“在剔除汇率和资产价格因素后,可以推算5月因国际收支导致的外储变化保持在合理范围内,这表明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境内外汇供求保持基本平衡。”温彬表示。
后续来看,我国经济基本面依然是外储规模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石。温彬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水平依然较高,国际金融市场仍面临较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但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国际收支总体均衡,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此外,数据还显示,中国央行黄金储备实现“七连增”。央行官网6月7日更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央行黄金储备报6727万盎司,环比上升51万盎司。这也是中国央行黄金储备连续第七个月增加。
“我国国际储备资产多元化、分散化配置还有较大空间。”管涛说,到5月底,我国黄金储备余额1322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国际储备余额3.92%,环比上升了0.03个百分点,但仍远低于全球平均14%左右的水平。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