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马龙 刘刚林

这里是“古动物的伊甸园”,孕育了距今3000万年至100多万年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如同一座丰富的古动物化石宝库;这里是“中国油菜花之乡”,15万亩油菜花从北到南竞相绽放,如同徐徐展开的金色画卷……

六月的和政,青山含黛,是一年里最美的季节。6月19日,在晚新生代青藏高原古生物·古环境与和政古生物化石研讨会暨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第十届生物演化与环境专业委员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期间,邱占祥院士专家工作站落户和政,这是继傅廷栋院士在三合镇建立产学研基地后,又一位院士在该县建立工作站,“院士专家”与和政“鹊桥”高架,心手相连,让和政县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资料图)

两位院士在同一个县建立工作站和科研基地,这在全省也是少有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两位院士对临夏的贡献始于“行”、成于“行”。从首次踏进和政开展科研工作,到产学研用成效斐然,这是一条智汇和政的引才之路;从成立院士科研基地,到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这是一条智行致远的合作发展之路。

邱占祥:共同守护宝贵的财富

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丰富的化石。和政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亿万年来随着地壳的不断运动,历经板块裂解、造山运动、海洋变迁的地质作用,记录了临夏地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质演变,拥有从晚渐新世一直到早更新世的完整连续地层,有巨犀动物群、铲齿象动物群、三趾马动物群和真马动物群四个亚洲新生代最具代表性的哺乳动物群,这对研究亚洲新生代地层和哺乳动物演化是极其难得的素材。

1965年,中科院古脊椎所接到和政县政府关于在县境内发现“龙骨”的信函,并希望派人前去实地调查。同年9月中旬,中科院院士邱占祥和技工李功卓第一次来到了和政县,收集到一些犀类的牙齿化石,通过仔细走访和询问发现化石的地点,他强烈地意识到,这里不同寻常!

古脊椎所、甘肃省博物馆、兰州大学地理系、北京自然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此后的10多年间,在邱占祥的带动和影响下,一大批国内外的院士专家和研究机构纷纷来到和政县,对化石进行调查、研究,让沉睡临夏地下数千万年的宝贝、散落在和政大地上的遗珍得到全面保护。

“看到这么多保存如此完好的可能是多个动物群的化石,而且其原产出层位都有可能逐个追索出来,我非常激动,这不正是我多年想找而没有找到的化石集群吗?”邱占祥院士回忆说。

2003年,在他的主持下,和政县以征集到的第一批1055件化石为基础,建设了我国唯一一座晚新生代古脊椎古哺乳动物化石博物馆,古脊椎所全面负责博物馆展品的选择、制备和布展。邱占祥院士自始至终参与了这项工作。

2013年,和政县在三趾马动物群化石最丰富的产地松鸣镇桦林村,建成了以化石出露点为主体的埋藏原址馆,成为了国家级古动物化石保护与研究基地、科普教育基地。

和政古动物化石从发现到保护、征集,有着和甲骨文一样从不知到认知、到完全认识其独特价值的艰难过程。邱占祥院士在和政数十年如一日地潜心研究,取得了多项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揭开地球变迁、气候变化、青藏高原隆升和黄河形成的神秘面纱作出了重要贡献。

至今,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已先后建成一、二、三号馆三个独立建筑,馆藏近3万件化石标本,分属3纲17目250多个属种,占据了十项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大陆生哺乳动物巨犀的聚集地、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马动物群、世界上最早的稀树草原群落、最大的鬣狗——巨鬣狗、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世界上熊类的最近祖先——戴氏祖熊、世界上最早的拟声鸟类——和政盘绕雉、世界上保存最久远的蛋白质、最大的马——埃氏马。这让广大游客领略到了千万年前地球生命繁衍生息的波澜壮阔,推动化石走出去、“活”起来。

绚丽的瑰宝造就了世界的和政,这一切都离不开邱占祥提供的科研资料和科普力量。邱占祥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揭牌,标志着和政古生物化石在挖掘、保护、开发、利用方面占领了科技高地,国内古生物界顶尖团队在助力和政化石文化产学研游深度融合上迈出了新步伐,必将汇聚全国各类专家精英,推动和政化石资源向产业化方向迈进。

傅廷栋:让最美的花越开越美

与和政县结下深厚情缘的还有被称为中国杂交油菜之父的傅廷栋院士,他与该县有着20多年的不解之缘。

油菜花开,宁河如画。每年六月至七月,是和政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此时走进和政,仿佛走进了一片广袤的金色海洋,无论在公路上行驶,还是徜徉在乡村,田畴里的油菜花无边无际,在常年积雪的太子山映衬下美不胜收。

为什么和政县的油菜花开得如此壮美?和政人说,是傅廷栋院士让世界上最美的花盛开在了和政大地。

197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油菜遗传育种学家傅廷栋,发现了国际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雄性不育型油菜”类型后,开始在国内寻找双低杂交油菜夏季繁育研究基地。

“海拔2000米左右,雨水充沛,土壤肥沃……”1998年,在大学同学的推荐下,60岁的傅廷栋院士组织专家团队来到和政县考察,并在州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三合镇石虎家村开辟了50亩油菜试验基地,从此开启了长达20多年的油菜“情缘”。

随后,他带着10多名科研人员吃住在石虎家村一个普通的农家,睡土炕、吃农家饭,在油菜田里一干就是一天。一年、两年、三年……傅廷栋院士和他的团队先后引进数十个双低杂交油菜组合,经过数年的观察筛选,选育出适合高寒阴湿及二阴地区种植的双低杂交油菜华协1号,油菜亩产成倍增加,种植面积从不足2万亩增至15万亩,试验、繁殖的“华协1号”等国审品种,作为农业部重点推广的优质油菜品种,不仅在全国大面积种植,还在阿根廷、蒙古国等国推广种植。

“五彩云落在了太子山,吉祥如意降到了和政县;傅院士站在花中间,就像是天上的油神下了凡。”短短几年时间,和政人民见识到了傅廷栋院士带来的巨大财富和能量,用花儿表达着敬仰之情。“原来的老油菜一亩只能产100斤,出油30斤,且油质差;如今的杂交油菜能产500多斤,出油210斤,且品质好,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和政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该县紧紧依托华中农业大学科研基地,大力发展双低杂交油菜产业,不仅助推了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而且群众收益也非常好。

如今,傅廷栋院士把自己当成了和政人,把和政当成第二故乡,他在给人们介绍和政县的自然景观、地域优势、古动物化石时,如数家珍,被授予“和政县荣誉公民”称号。

引进一位院士、带来一支创新团队,引领一个产业发展、培育一个经济增长点。数十年来,院士专家工作站、科研基地从无到有,从简单的项目合作和成果转化到全面的协同创新发展,经历了从“量”到“质”的提升过程,集聚了一批“最强大脑”,打造了创新创造的舞台、成果转化的平台、科学普及的讲台,必将为和政乃至临夏的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编辑:马宇责任编辑:孔令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