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下沉瓜田普法。

赵旸法官走进凉瓜合作社了解瓜农法律需求。

三月蚕桑,六月收瓜。六月的杜阮,迎面吹来的风都带点儿凉瓜的甘香。这会儿,蓬江区人民法院驻杜阮凉瓜田园综合体法官工作室法官团队也忙了起来,他们走进田间地头,忙调解、忙普法,把司法服务贯穿涉农纠纷的诉前、庭前、庭审、判后,全链条保护农民切身利益。


(资料图)

今年2月,在广东全面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之际,该法官工作室揭牌,采用“驻点+巡回”双重模式,将党旗插在杜阮乡村田间,延伸人民法庭为民服务触角,提供就地立调审、法治宣传、法律咨询、风险预警等一站式服务,为瓜企瓜农“清热解暑”。凉瓜丰收季,让我们一起走进该法官工作室,通过三个镜头感受蓬江法院着力护航本土农村产业发展,以高质量司法服务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文/图 凌雪敏 罗君媛 李小红

镜头一

田边签下调解书 涉农纠纷前端化解不误农事

6月1日下午,夏日炎炎,杜阮法庭庭长谭海明驱车来到杜阮镇井根村一小山包旁,带着卷宗材料往山上走,一会衣背就被汗水浸湿。

这个小山包占地近2公顷,是井根村的集体用地,多年前租给余某办农庄。这里山脚养家禽,山腰种凉瓜,集种植、饲养、餐饮、观光为一体,生意红火。但因疫情等原因,农庄经营困难,欠下租金和违约金共35.7万元,村委会追讨无果,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余某偿还钱款并腾退场地。

谭海明在过去一个月多次组织双方调解。农庄是余某一手一脚经营起来的,今年生意好转,自然想继续开门迎客,赚钱偿还债务。另一边,村委会也表露了自己的想法,若农庄倒了,一时难以找到新的承租人,如果余某能把钱还上,继续经营,那是最好的。“你们看,山腰上的凉瓜都挂满枝条了,清凉解暑,生意不会差。不妨给农庄一点时间,我们来督促余某按时还款,行不行?”谭海明说。最后,双方在田边签下调解协议,由余某继续经营农庄,分期归还欠款,保障了村集体收益的同时,也帮余某争取了时间。

在凉瓜丰收的节骨眼上,做到不违农时、不误农事,调解是最高效的方法。扎实化解每一件纠纷,该法官工作室团队逐渐立下了口碑——有纠纷不着急,法官总有办法。好口碑背后,有一套“外送服务+诉调对接+司法确认”机制,在蓬江法院指导推动下,凝聚起镇农办、区市监局、行业协会等力量,由党委领导、法院主导,共同发力参与多元调解,并灵活吸纳特邀党员调解员、网格员等多方力量参与纠纷前端化解。

在案件审判方面,杜阮法庭以保护凉瓜产业为切入点,辐射辖区涉农案件,为涉农案件开通绿色通道,对案件单独标识、加注“绿标签”,以高效审理、就地立调审、调解为主为原则,提供上门诉讼服务。自2022年该法官工作室试运行以来,共处理各类涉农纠纷1000余件,其中涉凉瓜产业链案件500多件、司法确认60多件,通过庭所共建协同处理化解纠纷超300件。

镜头二

邀行家里手来做客 把品牌保护做在瓜熟蒂落前

2月底,该法官工作室刚“开张”就“接单”了,法官团队陆续接到镇政府、瓜农的咨询:凉瓜还有3个月就丰收了,怎么告诉别人只有杜阮镇统一包装的瓜才“保真”?

“若到诉讼阶段再介入,权益保护就陷入了被动。”杜阮法庭法官赵旸说。工作室法官团队迅速投入角色,组织了一场杜阮凉瓜品牌知识产权保护座谈会,邀请杜阮镇凉瓜协会的行家里手来到工作室做客,共同围绕凉瓜品牌保护,找困难、出对策,争取把品牌保护做在瓜熟蒂落前。

杜阮凉瓜甘香清凉、爽脆无渣,目前,杜阮凉瓜采取“村企合作”模式,统一外包装、防伪二维码,为凉瓜“验明真身”。然而,各大电商平台上仍有不少“李鬼”店铺打着“杜阮凉瓜,现摘发货”的旗号售卖外地凉瓜。

“外地瓜侵权猖獗,我们协会、企业取证难、维权难!”“杜阮凉瓜产量本来就有限,市场被挤占,陷入了恶性循环,可怎么办?”对大家的疑惑和需求,杜阮法庭细心解答并提出建议,如在新包装设计上将农产品地理标志放置得更加显眼、产品产地信息补充需规范化以及做好包装印刷供应商的监管等。今年5月,在镇政府推动下,杜阮凉瓜包装进一步升级,产地、地理标志等关键信息更显眼了。

此外,为做好杜阮凉瓜全链条保护,蓬江法院还以法官工作室为枢纽,强化农产品品牌培育和保护,积极探索与知产审理法院共建诉调对接平台,鼓励引导市场主体加快商标注册,推动杜阮凉瓜品牌做大做强,用好知识产权保护的盾牌守护杜阮凉瓜产业高质量发展。

眼下,凉瓜丰收旺季,瓜农们都忙着收瓜、打包。上巷村村民黄成业种瓜30多年,亲眼见证了这些年杜阮凉瓜“抱团”发展的变化。“以前的凉瓜每斤卖三四元也没人要,现在名堂打响了,每斤能卖到15元,还供不应求。客人都说,今年的包装更好看、更高大上了。”黄成业说。

镜头三

瓜藤下唠家常“菜单式”普法送上“法律清凉”

普法强基,积极营造学法、用法,保护杜阮凉瓜品牌的浓厚氛围,该法官工作室一直在行动。通过一对一法律咨询、“菜单式”普法服务,促进杜阮凉瓜全产业链健康蓬勃发展。

杜阮镇上巷村是杜阮凉瓜核心产地,村里凉瓜种植规模扩大到超5.3万平方米,年产量提高到5万公斤。4年间,村集体经济收入也由190万元提高到320万元。近日,赵旸带工作室法官团队来到上巷村,走进浓绿荫翳的瓜田。

“老黄,今年收成不错嘛!”赵旸拿起一只大瓜,轻轻地摸了摸绿油油的瓜身。“今年的瓜个头大、肉厚,长得可好了。”老黄眼睛笑成一条缝,忙得不亦乐乎。“可最近龙舟水频繁,容易耽误收成,来不及发货。法院就办过一个类似的案子,当事人老李可着急了……”赵旸讲起瓜农普遍关注的农业种植及市场交易常见法律纠纷案例,周围的瓜农纷纷侧耳倾听。法官讲述,瓜农追问,在唠嗑扯家常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合同规范、知识产权保护、金融贷款法律风险等法律知识输入瓜农心中,让瓜农们听得明、学得会、懂得用。

上巷村党支部书记黄梅芳介绍,凉瓜丰收进入旺季后,陆续接到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酒店、饭店的订单。“收到的订单越多,越要做好法律风险防范,才能保护好凉瓜的口碑和品牌。”黄梅芳表示,法庭靠前普法,提高了村民的品牌保护意识,从采摘、打包、发货、售后每个流程,操作都更规范了。

不仅聚焦凉瓜农产品本身,驻田园综合体法官工作室还聚焦杜阮凉瓜衍生的农副产品加工、文旅产业等领域,为相关企业、机构送上“法律清凉”。

“喂,你好谭庭,田园综合体越来越多公司、机构预约场地办活动了,若管理办法再不完善,得乱套了,你们能帮忙出出主意吗?”谭海明接到田园综合体管理方的咨询电话,二话不说答应了:“没问题,我们在工作室坐下慢慢谈。”连月来,工作室法官团队都与管理方保持密切沟通,从专业司法角度帮助其完善园区活动预约、人员管理、租赁规则等管理细则,以保障田园综合体健康平稳运行。

每到周三,法官工作室都会准时开门,与杜阮镇村民、企业等一周一会。不开门的日子,杜阮法庭还留下了服务电话,随时为村民、企业、机构等提供法律服务。有法律疑惑找法官工作室,逐渐成了大家的共识。“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杜阮凉瓜产业上下游每个环节,进园区、进企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辐射涉农全领域,以问题需求为导向,为辖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司法力量。”谭海明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