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锋锂电(东莞)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GWh新型锂电池及储能总部项目效果图 市重大办供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能源产业涉及电池、整车、储能、氢能、新材料、电力等众多细分领域,产业链条长、辐射能力强,无疑是近年来最受瞩目的赛道之一,各地竞相加速布局新能源产业。

大势之下,东莞自然不能缺席。

对为数不多具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制造强市且正在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东莞而言,新能源产业无疑是提升工业转型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难得机遇。

在这条赛道上,东莞既有配套产业链,也有超前布局、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同时吸引了产业巨头的项目落地。良好的产业基础、产业的光明前景、政策的强力推动,奔跑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赛道上,新能源这个新兴产业或许将给东莞的发展带来巨大能量。

项目集聚

“锂业巨头”豪掷50亿元落子东莞

8月10日,东莞举办2023年第三季度重大项目动工仪式。78个重大项目“上新”,总投资616.7亿元,其中产业工程项目59个,总投资559.3亿元。在这些项目中,新能源重大产业项目成为主力,17个项目总投资145.1亿元,赣锋锂电年产10GWh新型锂电池及储能总部项目、吉瓦森林(清溪)智能科技产业项目(一期)等投资10亿元以上。

新项目新动能。这批重大项目反映了东莞经济增长极培育的新动向——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新支柱”。

《东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到2025年东莞新能源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力争达到1200亿元的主要目标,重点瞄准新能源汽车、电动轻型车、储能及光伏、氢能及应用等四大领域,推动形成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圈,全面推动新能源产业向千亿级支柱迈进,牵引带动东莞经济加快高质量发展。

政策指引下,产业沃土的号召下,新能源项目也纷纷落子东莞,竞相上马,集聚成势。

近3年来,东莞共推进建设新能源重大产业项目102个,总投资737亿元,涵盖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智能装备、新能源材料、新型储能、氢能等细分领域,产业集群初显雏形。

在第三季度新动工的重大项目中,赣锋锂电(东莞)科技有限公司的年产新型锂电池及储能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50亿元,用地面积约325.5亩,主要研发生产磷酸铁锂、半固态电芯、轻型动力电池等,规划生产10GWh新型储能、轻型动力电池等新能源产品,年产值预计将达110亿元。

这是继比亚迪之后,在东莞又一投资超50亿元规模的新能源重大项目。据了解,项目投资方东莞赣锋电子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产品品类最丰富、应用场景最广泛的锂电池制造商,也是知名锂生态企业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该项目将成为赣锋锂电储能板块总部、赣锋新型储能电池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同时成为赣锋锂业面向海外市场营销的展示窗口和营销服务中心,建成后产值可达110亿元。

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戈志敏表示,“我们选择在东莞持续加大项目投资,正是看中了东莞良好的营商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东莞是锂电池产业人才聚集地,是海内外市场信息交汇地,是我们投资兴业发展的福地。”

超级风口之下,一个个重大项目竞相发展,竞逐赛道的同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在这一富有活力的新能源万亿级蓝海市场,东莞下足功夫、加大力度,抢抓新机遇、抢占新赛道,将以新能源重大产业项目为牵引,带动新能源产业全面发展,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延链强链

东莞新能源全产业链图谱渐渐清晰

新能源产业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新能源企业聚集程度的高低,既反映了城市创新能力和产业环境的优劣,也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当前在东莞,新能源产业链条加速成型,无论是氢能源还是锂电池、电机及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都能找到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领先企业,并汇聚了一大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铸链集群,呈现积聚成势的态势,并向链条化延伸、高端化发展。

储能产业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强大基石。据初步摸查,2021年东莞储能相关企业营业收入超500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储能相关企业出口达77亿元,同比增长超40%。东莞储能产业正呈现蓬勃发展、争先进位的喜人局面。

氢能产业是新能源产业发展重要趋势,或将成为真正的未来能源。对此,东莞也抢滩布局,先行落子抢占机遇。目前,东莞拥有10余家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氢能源相关企业及科研机构,在氢气制取、燃料电池基础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燃料电池整车制造等方面有所布局,具备一定的竞争力。2021年,东莞成为广东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12个城市之一。未来,东莞将打造国家级燃料电池汽车材料研发创新中心、燃料电池汽车和关键核心零部件先进制造基地、燃料电池汽车智能应用示范区、重要的氢源供给基地。

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东莞也积极切入消费电池和动力电池核心赛道。据统计,东莞消费电子类锂电池产值规模约占全国的15%,拥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300多家。此外,东莞锂动力电池的电芯技术独占鳌头,排名世界电芯技术专利数量前40名的企业东莞占据了7家。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正在推进以关键材料革新带动的第三代锂离子电池实现产业化。

动力电池和消费电池领域双向驱动的发展模式,也正成为东莞抢占全球锂电池市场的重要抓手。以广东东博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博智能”)为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该公司已经成为国内锂电池PACK智能制造装备的领先企业,其中便携式锂电池封装线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整体技术居于国际先进水平。

发展新能源,绕不过新能源汽车产业。早在2010年,东莞就积极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开展示范推广应用工作。新能源汽车产业,东莞在原材料/元器件环节、产业链上中下游均有较多企业布局。

东莞拥有汽车电子相关企业超过500家,在电机、动力电池配件等产业领域逐渐占据了重要位置,祥鑫科技、生益科技、正业科技等纷纷加入新能源行列。有的上市公司基于消费电子主营业务优势,面向新能源领域推出新产品,成功进入头部企业供应链;有的企业通过战略投资,入股处于新能源产业链上的外部企业,从而在井喷的新能源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产业集群

东莞稳居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全国第一方阵

6月19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3年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列出了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最高的中国城市50强。在这份榜单中,东莞以综合指数78.9的成绩位列第12名,新能源产业集聚度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从细分指标来看,深圳、东莞、广州、上海、苏州获评新能源中小企业集聚度最高的五大城市。

新能源产业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新能源企业聚集程度的高低,既反映了城市创新能力和产业环境的优劣,也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近年来,东莞牢牢抓住新能源产业机遇的风口,加快打造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等产业新支柱,加快构建新能源产业集群。这已经是东莞连续两年稳居新能源产业集聚度12强城市。

■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记者 梁浚锋 摄

“东莞新能源产业蓬勃兴起、发展迅猛,正加速迈向规模化、集群化”,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平如是说道。

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对于提升东莞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专家表示,新能源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关联极为紧密,附加值高、带动效应强,对城市构建更高级的经济结构、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战略有着重要支撑作用,这也决定了新能源产业能吸引更多创新要素集聚,推动人才、技术、产业、城市之间耦合联动、互动生长。

东莞从顶层设计、空间保障、政策支持等多方面优化新能源产业布局。

2022年6月,东莞印发了《东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将以新能源汽车、高性能电池为产业重点,建设具有国内尖端水平和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研发和产业发展高地。

同年,《东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出台,提出重点瞄准新能源汽车、电动轻型车等四大领域,实施新能源产业集群培育、创新能力提升、重点项目攻坚、产业赛道拓展、产业人才引育等五大工程,促进形成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圈。搭建起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力挺新能源发展。

发力新能源产业,角逐万亿新赛道,东莞奋力奔跑,东莞新能源产业正成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东莞新能源产业集群实现营收667亿元,未来两年还有望突破千亿规模,成为推动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势力。

在东莞“经长安,祥鑫科技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新能源领域加速布局,迅速成为新能源赛道的一匹黑马。

位于清溪镇的广东铭利达科技有限公司,踩准新能源风口,过去的四年时间里,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为33.24%,公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公司的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均同比增长超过6成。

在东莞塘厦,东益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科技产业园项目等相继落户,新能源产业集群初显雏形。

串珠成链,一大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正集群铸链,东莞全市新能源产业集群初显雏形,并向链条化延伸。并与创新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不断激活发展新动能。

当前,“双碳”国家战略为新能源产业锚定了长期发展潜力的同时,各地“抢项目”“抢人才”内卷,一场关于“新能源之都”的角逐悄然开场。

在新能源赛道上,东莞既有配套产业链,也有早前超前布局、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同时吸引了产业巨头的项目落地。良好的产业基础、产业的光明前景、政策的强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将成为东莞新的发展引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