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七月,天气依然炎热,尽管已经开启新一周的工作日,但大良金榜上街依然人头涌动,来自各方的游客慕名往这条古老的窄巷里走,大家都希望在这网红打卡巷留下自己的身影。到底是什么让游客们在这里一再流连忘返?  

金榜牛乳街人头涌动。


【资料图】

游走老街领略历史风情

游走在这古老的深巷,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金榜文化石壁、金榜牌坊、金榜古驿道、北帝庙、金榜牛乳文化展示馆、红砂岩古井、金榜上街美食及特色打卡路……一系列带有浓厚文化的特色打卡点应接不暇。

近年来,金榜牛乳制作技艺成功申报区级、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区级非遗传承基地,本土金榜牛乳工匠也相继被评为传承人。除了牛乳业外,金榜社区也吸引了传统牛奶牛乳店、奶茶、牛杂、手工艺品、鱼皮、虫崩虫少、泡芙、民宿等几十户商家进驻。

据金榜社区有关负责人介绍,金榜历史悠久。金榜上街入口处的金榜文化石壁上,绘画的是北帝庙文化、小商贩文化、龙舟文化、养牛和牛乳文化。几年前社区请熟知情况的老人进行口述历史,再根据老人的口述还原当时的场景,并邀请本地画家作画打造而成。

如今,金榜牛乳文化展示馆也建起来了,游客能更全方位和更深入地了解这里的牛乳文化。金榜社区将原来题名小组改造成一座小型展馆,从牛乳起源、金榜人牛乳事、制法技艺、传承发展四大单元来展示和宣传顺德的牛乳文化。

金榜上街还有一口古井。相传古井约400年历史,位于金榜上街村民生活区,古井内壁采用红砂岩大石条作材料,这里曾是附近村民主要取水点。此外,这里建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的北帝庙,1984年重建,2017年整体翻新,也见证了这里的发展。  

“牛”世家讲述小巷历史

金榜上街,这条载满20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筑风格的小巷子,斑驳的墙体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店招牌,游人在此品尝完美食后,还不忘拍照打卡。巷子虽然有一定年代感,但正是这种年代感才吸引了各方游客的到来。

这条小巷子的历史能追溯到什么年代?据文献记载,这里曾经是滩涂地带,河流交错,居民习惯饲养水牛。清代,一直饲养水牛的金榜居民开始制作牛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金榜居民集体制作牛乳,水牛多达300余头,形成养牛街。

这条小巷的居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养牛经历,都会做牛乳。一家三代以上养水牛、做牛乳的比比皆是。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兰姨便是这样的“牛”世家一员。她嫁到金榜后开始学习养牛和做牛乳。其丈夫的爷爷奶奶开始从事养牛和做牛乳行业,她的女儿如今依然在做牛乳。

兰姨说,她们一家几代人,养牛、做牛乳分工合作。她的老公负责割草喂牛,她时常帮忙割草、放牛,也在家学习做牛乳。家里的三位姑太(自梳女),一人打理家务,两人帮忙养牛和做牛乳。她的婆婆经常将牛乳带到别的地方售卖,她也有帮忙在本地销售。

金榜,有不少这样的家庭,几代人都做牛乳,传承牛乳制作工艺。目前还在经营牛乳业的,至少是家族中的第三代或第四代传承人。他们说,如今还坚持做这门手艺,是一种割舍不掉的情怀。

享受在梯底学做牛乳的快乐

这条小巷子沉淀出了“牛”历史,如今变成网红街后,她们依然坚守着“牛”事业,牛乳、双皮奶等与牛奶有关的食品,在这里琳琅满目。过来尝美食、拍照打卡的游客们,大概除了满足味蕾的诱惑外,更多的是被这里沉淀下来的历史所吸引。

来自广州的钟欣琳最近又到金榜上街走了一转,这次她带上两个孩子,除了品尝美食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到一家开在梯底的牛乳铺学做牛乳。

“我几年前来过,当时被那家开在梯底的牛乳店的五彩牛乳给迷住了。”钟欣琳说:“我还记得他们是一家子做牛乳的,也是牛乳世家了,他们一家自己创新牛乳做法,将菠菜、胡萝卜、桑葚等的汁液融入牛乳制作中,就做出了五彩斑斓的牛乳,比较特别。”

钟欣琳认为,旅游的快乐不仅仅来自味蕾的享受,更多的是来自感受文化气息和当地能感染别人的精神。“这条小巷子给我的感觉,有历史沉淀,而且巷子里会做牛乳的都算得上非遗工匠,他们这些家庭几代人坚守这种工艺,这种坚守和耐得住寂寞的精神,还有五彩牛乳的创新精神,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来自深圳的大学生付晓蕾告诉记者,这是她和同学第二次到这条老街游玩。是什么吸引这么多年轻人到这里一次又一次打卡呢?她说:“大概是那种历史沉淀的同时又藏着时尚潮流的元素吧!”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艳美 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朱德文

推荐内容